代客祭扫是近几年各大墓园推出的新的服务项目,也是特殊时期墓园为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的举措,是搭建客户与亲人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情感的纽带,而非是借口和敷衍。
代客祭扫服务一推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原标题:特殊时期的代客祭扫,你怎么看,来源:小时新闻
清明节快到了,民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扫墓方式——代客祭扫。河南姑娘李晓玉就是一名代客祭扫者。
据报道,每一次代客祭扫的时间大概在10到15分钟,期间李晓玉和同事们会通过照片或视频等形式将祭扫的全过程反馈给委托人。
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杭州市区一家20多人的殡葬礼仪团队,每天接到的代客祭扫预约量为50多单,最高的一天突破100单。
这无疑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祭扫是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代客祭扫偏离了传统。也有人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在帮助有困难的人,不必拘泥于形式。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情况,存在一些群体,比如因为身体的原因,恰好生病了,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前往;也可能因为距离的原因无法在清明、春节等一些节日赶回老家祭拜先人,这个时候代客祭扫的出现也体现出了社会的一种人文关怀,大可不必动不动扣上“不敬”的帽子。新闻报道中的李晓玉也明言,希望这个职业能够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完成心愿。
相对于被人称为代客祭扫者,李晓玉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传达思念的人。可见李晓玉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非常清醒的。用视频,用真诚把委托者的思念和情感传递出去,这样的代客祭扫才具备实际意义。
李晓玉走进“代客祭扫”行业接的第一个单子,就是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儿女请她在父亲的忌日代为祭扫一下落叶归根的老人。她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下着雨。“我准备了鲜花,还专门买了一只大风筝,带到老人的墓碑前,一边擦拭灰尘,一边把儿女的话念给爷爷听,他在那边应该能感受到……”这样的感人一幕会被亲人铭记一生。
话说回来,代客祭扫只能算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是对特殊人群的一种人文关怀,不可能被滥用了。委托者恐怕也得有清醒的认识,真正的缅怀先人是无法请人代劳的。代客祭扫是帮助有困难的人,请别以忙、没时间、路太远为借口。如果祭扫先人也简单到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话,这样的祭扫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传统的祭扫仪式是一个传达思想表达感情的载体。通过祭扫,达到的是与祖先、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交流对话的目的,从中体会到慎终追远、对祖先的缅怀和尊敬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当然,祭扫的本质是诚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祭扫也就失去了意义。哪怕人在山上,跪在先人的墓前,也未必能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
所以,不管用了什么形式,任何时候都请记住,对先祖的一份真挚的情感是任何人,花任何东西,更是金钱取代不了的。
任何时候也别忘记了,请用拥抱的姿态面对传统文化,慎终追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传统,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明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密码,别轻易丢弃。